Technical articles

学术文献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文献

科研文献 | 胰腺假性囊肿超声引导经皮引流治疗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2-04-24   访问量:1260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Pseudocyst,PPC)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引流治疗PPC10例,其中单纯穿刺抽液1例,置管引流9例。


  结果1例因囊腔与主胰管相通,改行开腹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余9例囊肿消失或明显减小。引流时间5-80天,平均26天,无并发症发生。10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愈6例,显效2例,有效1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90%。


  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是治疗PPC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实施、多部位同时进行、可重复治疗等优点。


  [关键词]超声;胰腺假性囊肿


  [中图分类号]R675.52[文献标识码]A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Pseudocyst,PPC)是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外伤常见的合并症,部分可合并感染,胰腺囊肿空肠吻合内引流手术是治疗PPC的传统方法。但随着经皮和内镜下囊肿穿刺的开展,手术已经较前少用。我院对10例PPC釆用超声引导经皮引流方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3年12月-2006年6月我院治疗PPC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9-63岁,平均42.5岁。其中创伤性胰腺假性囊肿(Traumaticpancreaticpseudocyst,TPPC)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PPC8例;慢性胰腺炎合并PPC1例。囊肿任一径线大于15cm的2例,6-15cm的4例,小于6cm的4例;1例位于胰头部,9例位于胰体尾部。


  10例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6例可扪及上腹部包块,1例伴有十二指肠梗阻,1例伴有高热,7例患者伴不同程度的低热。所有病例均经CT和B超以及穿刺抽液证实。病程1-9周,平均4.5周。


  1.2经皮引流治疗病例选择标准:


  ⑴囊肿进行性增大;


  ⑵囊肿合并感染;


  ⑶有明显临床症状,如顽固性疼痛;


  ⑷伴有消化道、胆道梗阻;


  ⑸慢性PPC经6周观察后,囊肿未缩小。


  ⑹外科术后囊肿复发者;


  ⑺全身状况差,手术风险大和高龄等原因不适合外科手术者。


  1.3方法:术前化验出凝血时间。釆用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5MHz或5.0MHz凸阵探头(后者囊肿位置浅表者釆用),探头引导定位装置。穿刺针选用16G-18GPTC针或套管针。


  先经超声仪检查确定囊肿位置和大小,选择最佳进针路线。常规消毒、局部麻醉。超声实时监视下迅速将穿刺针经皮刺入囊腔中心,拔出针芯,可见囊液自针管内缓慢流出。需置管者,将套管固定于皮肤,囊液经导管流出并接尿袋。随时复查B超,根据囊液的分布和多少及时调整穿刺针的部位及深度。


  1.4疗效观察:每日经引流管灌洗囊腔,当导管引流停止,或引流液量小于20ml/d且导管通畅、X线造影、超声或CT等检查确认囊肿消失,无残腔后夹管,观察3-7天无异常即可拔管。


  疗效标准以囊肿消失并经随访6-30个月无复发为治愈;缩小1/2以上为显效;缩小1/3以上为有效;缩小1/3以下为无效;治疗后囊肿又长大与穿刺前相似者为复发。


  若经引流后见囊液流出而囊腔未见缩小,反而进行性增大,则行窦腔造影,了解导管通畅和囊肿萎缩以及有无囊肿胰管相通,若相通则需行外科手术治疗。

14.jpg

  结果


  10例患者,发病1周施行穿刺1例,3-6周2例,6周后7例;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后,1例直接抽液,其余均釆用置管引流术。


  1例慢性胰腺炎PPC因每日引流量大于50ml,且复查超声囊肿未见明显缩小,为复发病例,经胰管造影:囊腔与主胰管相通,改行开腹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引流时间5-80天,平均26天。


  10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疗效评价标准:治愈6例,显效2例,有效1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90%。除2例患者因导管固定不牢固导致再次穿刺置管外,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讨论


  PPC是急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以往治疗上主张囊肿成熟后行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或胰体尾部切除术[1]。但在等待成熟的过程中,因观察期的延长,出现并发症机率也明显增加[1]。


  如易导致自发性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死亡率。加之一些患者一般情况较差,病情不容保守治疗,必须行外引流术[2]。


  随着介入超声技术的发展,我们主张对有临床症状、囊肿进行性增大、有合并症、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PPC,无须等待4-6周囊壁成熟再处理,可先积*试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治疗,将积液引出,阻止囊肿的进一步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且大多数患者往往能得到治愈,国外学者Spicak等[3]也支持此观点。


  我们这组中最早在1周即施行了穿刺引流术,该患者一般状况在引流后得到明显改善。本组病例总的治愈率60%(6/10)。但当囊腔与主胰管相通、囊肿已侵蚀较大的血管导致大出血或囊肿已破溃至腹腔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等情况下,仍需外科手术治疗。


  本组有1例就是由于囊肿与胰管相通而改行手术治疗,该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后迅速改善了全身情况,为手术创造了条件。国内王燕等[4]应用超声内镜对10例PPC行胰腺囊肿胃内引流术,结果示穿刺成功率为100%。


  但内镜或腹腔镜技术内引流同样需要囊肿形成6周以上,并要求有熟练内窥镜技术和相关器械,通常只能在少数大医院开展。


  经皮置管引流可发生一些并发症,如常见的胃肠道损伤。本组无一例发生,我们的体会是,超声导向下找到合话的讲针点,动态监视整个穿刺过程,容易避开胃及肠管(因超声下容易根据胃及肠的形态、内容物、蠕动等分辨出);无法避方胃肠道时,釆用探头口压方式或待囊肿增大后再进行。


  有学者应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CT显示局部组织结构较超声清晰,但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反复调整进针的方向和深度,过程比较烦琐、费用昂贵。


  我们认为,对PPC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和(或)置管引流,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以治疗。


  在实施治疗时应注意:


  ⑴术前经超声和CT检查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病变的可能;


  ⑵穿刺应在空腹下进行,尽量避免穿过充盈的胃腔;


  ⑶巨大囊肿宜置管引流,首次抽液控制在1500ml以内,防止腹压骤降导致血流动力学不良变化;


  ⑷张力较低的囊肿,进针要快,避免针尖划破囊壁;


  ⑸严密动态观察引流囊液量及性状的改变,对于引流后囊肿进行性增大者,提示可能与胰管相通,需行囊腔造影,确定诊断后需行外科手术治疗;


  ⑹置管引流比多次穿刺抽吸效果好,可减少患者痛苦及感染机会,方便反复灌洗囊腔和囊腔造影。


  ⑺经介入治疗无好转迹象者,应及时转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胰腺炎或外伤后合并PPC的治疗,超声引导穿刺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实施、多部位同时进行、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全身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亦可耐受,为暂不宜手术治疗的PPC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非手术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夏夏,王银,贾兴民,等.胰腺假性囊肿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5,26(2):153-154.


  [2]江维,陈品,王培斌.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J].中国基层医药,2004,8(11):968-969.


  [3]Spicak H, Galloway HR, A merson JR, et al .Management of Pancreati c pseudocysits[J] .J Am Coll Surg, 1998, 186(10) :507-511.


  [4] 王燕, 金震东, 许国铭, 等.胰腺假性囊肿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 与治疗[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3, 16(4) :274-277.

 

  13.jpg


  ▲一次性使用留置引流导管AⅢ


  END


  免责声明:本微信部分图文,来源于其他公众平台与互联网网页,其目的是为了将更好的内容分享给更多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给予告知,我们会尽快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标签



版权所有© 2021 江苏昱邦医械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申请中长夕科技|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