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腹腔脓肿采取CT引导下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7月我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接收的继发腹腔脓肿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CT引导下采取猪尾巴导管组置管引流(直接穿刺型)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情况。
结果40例患者全部一次性置管成功;30例行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6例患者结肠术后瘘口过大,在给予3天的引流后行手术治疗,其他的34例患者平均引流时间为(9.01±0.52)d,且1~2天内体温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在治愈后出院。
结论继发腹腔脓肿采取CT引导下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腹腔脓肿;CT引导;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7)25-0055-03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7.25.030
腹腔脓肿主要是指腹腔内某一部位[1]或者间隙由于组织液化坏死,被网膜、腹壁、肠系膜以及肠曲等包裹[2],引起局限性脓液积聚,其包括肠间脓肿、盆腔脓肿[3]与膈下脓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CT引导或B超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
现就我院在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腹腔脓肿患者行CT引导下采取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治疗的效果展开探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7月我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接收的继发腹腔脓肿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1.26±2.83)岁。
1.2方法
选用Philips128排iCT机,首先采取常规平扫定位,设置扫描参数,具体如下:电压120kV,层厚0.625mm,管电流150mA。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将型号为8F-14F的猪尾巴引流导管、腹腔穿刺包、切开包、穿刺套管针、逐步扩张器、引流袋、利多卡因、导丝以及生理盐水等准备好。
具体穿刺内容如下:依照患者脓肿的实际部位,对穿刺点予以明确,同时对穿刺路径进行设计。协助患者选取合适扫描体位,做好常规消毒措施,于穿刺点周围行全麻,对穿刺角度进行模拟,切开穿刺点的皮肤。
若患者穿刺引流路径过深,与关键脏器接近,外加CT孔受到限制,无法直接选用穿刺型猪尾巴导管引流,需先依照设计好的角度进入至套管针当中,至合适部位后再下导丝,在扩张器的作用下采取扩张操作,顺着导丝下猪尾巴导管,于脓腔内置入引流管的末端侧孔,并于皮肤外予以固定,将切口缝合好,应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最后远端连接引流袋;若穿刺引流的路径较简单,可直接选用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行引流操作。患者术后每日需行1~2次的冲洗。
2、结果
所选患者置管全部一次性成功,总计放置51根猪尾巴引流导管,穿刺路径复杂的患者有10例,采取逐步扩张器、导丝以及套管针后,再将猪尾巴导管放置;30例患者则直接运用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
结肠癌患者6例,引流首日局部症状明显缓解,而全身症状改善显著,经观察发现引流物存在粪块,3d后再行手术治疗,患者术中能见瘘口,直径为1.5cm,水肿程度轻,局部肠管的情况良好,将吻合口切开发现肠管近端腹壁造瘘,远端闭合,治疗后10天患者便恢复出院;
其他34例患者中,引流时间为5~15d,平均为(9.01±0.52)d。引流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温均得到明显缓解,体温在1~2天内便恢复正常。
5例胃窦癌患者,存在10个孤立脓肿,依次置管引流。7例阑尾炎穿孔患者形成14个脓肿(每例患者2个),其脓腔间部存在窦道交流,待穿刺后将造影剂注入一脓腔中另一脓腔可显影,依次置管14个脓腔,采取每日两次的灌洗,两个导管依次灌液与放液,不仅起到对冲的效果,还可确保引流充分,采取3d的引流后,所有脓腔瘘管均闭合;5d后小脓腔接近闭合,予以拔管。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并发症。
3、讨论
腹腔脓肿通常在急性腹膜炎局限后,未有效吸收渗出液,进而被肠系膜、脏器、肠壁与大网膜粘连包围后导致,常继发在腹部创伤后腹膜炎、腹部手术[4]与内源性细菌由于胰腺炎、炎症、外科手术、肠缺血与穿孔等肠胃道对腹膜腔造成侵袭引起,最为多见的部位便是腹膜后盆腔、膈下,亦可发生在肠间腹腔其他的部位。
腹腔脓肿患者的初始临床表现常为手术导致机体反应或者原发疾病隐藏,但上述症状稍见好转后又会出现脓毒症表现,例如呕吐恶心[5]、发热乏力、纳差发热以及上腹部疼痛,表明形成腹腔脓肿。
往常治疗腹腔脓肿时常选取手术切口引流治疗,但此种治疗术式不仅会使患者开腹痛苦增加,还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手术适应证较严格,不适用于肾、肝、肺与心等功能不全的患者中。
CT引导具有精确的定位,因此穿刺路径明确,进针的深度以及角度等均可预先设定,其穿刺的成功率高达100%[6];此外,CT引导还可清晰观察到患者腹部脓肿的实际范围,可达到低位引流的要求。
在治疗腹腔脓肿时采取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的效果显著,患者及其家属治疗依从性较高,能够在短期内便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穿刺时不会使患者感受到不适感[7-8],因此其治疗的耐受度较高。
本次研究中,有34例患者避免了再次手术治疗,尽管6例结肠癌患者的瘘口过大,需行二次手术治疗,但采取引流措施后明显改善了肠管炎症和局部水肿,并且全身症状得到良好改善,为患者手术治疗争取了有效时机。
本研究为确保引流充分,对较大脓肿腔患者尽可能放置孔径多、孔径大的引流管,特别是对脓肿腔狭长者而言,需给予两支导管行对冲引流措施。
综上所述,腹腔脓肿在CT引导下采取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的效果可观。
参考文献
[1]郑元超,俞继卫.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6,22(5):403-406.
[2]刘强光,王莹.健胃清肠汤配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对术后腹腔脓肿患者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7,30(2):91-93.
[3]耿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手术后腹腔脓肿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4):42.
[4]张昕.CT机定位下穿刺引流治疗严重腹腔感染合并腹腔脓肿疗效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7):1079-1081.
[5]贾志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腹腔内脓肿CT引导下穿刺引流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8):154-155.
[6]赵庆,金艳,王红梅,等.CT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4):39,41.
[7]孟宪平,朱建新,顾娅婷,等.CT引导下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腹腔脓肿[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9):67-69.
[8]牛晓凤,赵卫东,吴江,等.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肠道手术后腹腔脓肿的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7):80-81.
▲一次性使用留置引流导管AⅠ
▲一次性使用留置引流导管AⅢ
END
免责声明:本微信部分图文,来源于其他公众平台与互联网网页,其目的是为了将更好的内容分享给更多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给予告知,我们会尽快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谢谢!